弄清查询| nqcx.com 首页|简繁体转换器|在线组词|新华字典|汉语词典
弄清查询 > 拼音转换器 > 颅息的拼音及读音

颅息的拼音及读音

颅息的读音:lú xī

颅息的拼音:lu、xi

颅息的简拼:LX

颅息的首字母:L

颅息的首字拼音:lu

分字拼音:息的拼音 颅的拼音

词语意思

颅息 lú xī 标准定位:在头部,当角孙至翳风之间,沿耳轮连线上的上、中1/3交点处。 取法:正坐或侧伏位,于耳后发际,当瘈脉与角孙沿耳轮连线的中点处取穴。 穴位解剖:本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枕额肌。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。皮内含有大量有毛囊、汗腺和皮脂腺。皮肤筋膜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,其内除上述皮神经外还有耳后动、静脉经过,针由皮肤、皮下筋膜刺入枕额肌的肌腹,该肌腹由面神经的耳后支支配。 功用:通窍聪耳,泄热镇惊。 主治病症 头面五官科疾病:耳鸣耳聋,耳肿流脓,中耳炎,头痛,视网膜出血。 神经系统疾病:小儿惊风,瘈疭,呕吐涎沫。 呼吸系统疾病:喘息哮喘。 其他疾病:身热,胁肋痛不得转侧。 刺灸法 刺法:平刺0.3-0.5寸,局部酸胀。 灸法:艾炷灸3-5壮,艾条灸5-10分钟。 颅息:经穴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颅囟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在头部,当角孙与翳风之间,沿耳轮连线的上、中三分之一的交点处。布有耳大神经和耳小神经的吻合支,及耳后动、静脉。主治头痛、耳鸣、耳聋、惊痫、抽搐等。沿皮刺0.3-0.5寸。艾炷灸3壮;或艾条灸5-10分钟。

网络释义

颅息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,出自于《针灸甲乙经》,位于耳后,当角孙穴至翳风穴之间,沿耳轮连线的上、中1/3的交点处。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、中耳炎等,平刺0.3~0.5寸。

热门查询 弄清查询为您提供汉字转拼音,拼音在线转换,汉字与拼音互转,汉字拼音读音互转查询

友情链接:姓名测试